人物百科 >> 阮士怡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6-09 18:46 最新历史版本 1674 1 2 调整页面
  返回词条

阮士怡

目录

人物经历

1940年,阮士怡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接受了系统的西医教育,并于1944年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

阮士怡阮士怡

1946年,阮士怡教授来到天津,先后在天津第四中心医院和天津市工业局医院担任内科医生。1955年,响应国家号召,他积极投身中医事业,参与筹建天津市中医医院,并拜师名老中医陆观虎和赵寄凡,潜心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将中西医结合,阮士怡教授于1964年参加了天津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中医知识。此后,他历任天津市中医医院综合科主任,内科主任,副院长等职。

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阮士怡教授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并积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他倡导“心-脾-肾三脏一体”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内科病的学术思想,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

即使在1989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阮士怡教授依然坚持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工作。2014年,他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2020年2月5日,阮士怡教授因病逝世,享年104岁。

主要成就

阮士怡教授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成就斐然。他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西医结合学科心血管学科,老年病学科,填补了学科空白。

在科研方面,阮士怡教授倡导并组织了中医药科学研究,提出了“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设想,并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他还研制了补肾抗衰片,降脂软脉灵系列,新生脉散片等多种中药制剂,其中部分药物已成功上市,造福广大患者。

在学术传承方面,阮士怡教授著述颇丰,曾撰写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4篇,科普文章65篇。 他倾心培养研究生数十名,其中不乏像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这样的杰出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