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霖
何作霖:出生于1900年5月5日,逝世于1967年11月17日。他的贡献不仅为科学界所认可,更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年经历编辑本段
何作霖早年就展现出了对矿物学的浓厚兴趣。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于1926年顺利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他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选择继续深造。1939年,他远赴奥地利茵城大学岩石矿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同年成功获得学位。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为他日后的矿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baike研究生涯编辑本段
何作霖回国后,立即投身于中国的矿物学研究事业中。他专长岩组学、光性矿物学、稀有元素矿物学、X射线结晶学、工艺岩石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之一。他的研究不仅涉及理论层面,更注重实际应用。 锐百科
何作霖在1933年于白云鄂博大铁矿中发现了稀土元素,并论证了它是一个巨大的稀土矿床。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在稀土资源领域的空白,更为后来的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他的这一贡献被载入包钢的史册中,成为永恒的纪念。除了稀土研究,何作霖还从事镁质及耐火材料平炉底砖的技术和理论研究。他对鞍钢的生产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他在晚年时期更是设计了变温盒,为矿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外,何作霖的个人生活也备受尊敬。他是一位温和、谦逊的人,对待他人和蔼可亲,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喜爱。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为人处世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被誉为科学家中的风向标。 锐百科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何作霖不仅是中国矿物学界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科学界的瑰宝。他的一生都在为科学事业、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展现了科学家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何作霖于1967年11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67岁。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位不朽的传奇。他的精神和学术成就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领域,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