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学家   
[0] 评论[0] 编辑

丁衡高

丁衡高:1931年2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他于195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61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6月8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目录

人物履历编辑本段

丁衡高于1931年2月3日出生在江苏南京。1949年9月至1952年9月,他在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并毕业。1952年9月至1956年8月,他在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精密机械研究室工作。1957年10月至1961年10月,他赴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学院学习,获得副博士学位。1961年10月至1964年9月,他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四部研究室担任副主任和主任。1964年9月至1968年1月,他担任七机部一院十三所副所长。1968年1月至1977年9月,他担任七机部一院十六所技术负责人。

丁衡高丁衡高
锐百科

1977年9月至1985年3月,丁衡高在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先后担任副局长和副部长,并于1982年1月起代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1985年3月至1996年11月,他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他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锐百科

主要成就 编辑本段

丁衡高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突破了气浮轴承及惯性器件的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多种战略导弹和测试设备。他负责的固体战略导弹的液浮惯导系统研制与生产,以及微米/纳米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的研究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果。1952年至1956年,他在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精密机械研究室任职期间,组织并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精密材料试验机,精密光学大平板仪和光学经纬仪。 rbaike

在1961年至1964年期间,丁衡高在原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负责地地,地空,海防导弹型号的陀螺仪,加速度计和自动驾驶仪的研制工作。1964年至1970年,他作为某型号战略导弹的主任设计师,首先突破了战略武器气浮惯性仪表的关键技术,设计并研制出中国第一套空气轴承,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和气浮陀螺加速度计,成功应用于战略武器和运载火箭的发射。  rbaike

丁衡高认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他多次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学会切实做好科普工作。他还指出普及电脑教育的重要性,以应对未来的科技竞争。 

rbaike

2010年12月8日,丁衡高在南京理工大学检查指导科研工作,并在学术交流中心与“MEMS惯性技术研究中心”的师生进行了座谈。 rbaike

社会任职编辑本段

丁衡高兼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总装备部微米/纳米技术专家组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八六三计划”微机电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rbaike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丁衡高是聂荣臻的女婿,他的妻子聂力是一位中将。

锐百科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丁衡高被誉为中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惯性技术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国家微米纳米技术的倡导者。他多次提出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和建议,为中国国防科技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rbaike

中国院士馆评价他为“中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惯性技术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国家微米纳米技术的倡导人”。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上,还在于他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普工作的重视,推动了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他提出的“科教兴国”理念和普及电脑教育的主张,对中国科技的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rbaike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郑卫平    下一篇 聂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