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
常沙娜:1931年3月出生于法国里昂索恩河畔,祖籍浙江杭州,满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图案学家,艺术教育家和设计家。
人物经历编辑本段
常沙娜193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索恩河畔,名字来源于流经里昂的索恩河。1932年,因父亲常书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一家人迁往巴黎。1935年,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前发现了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受到启发,决定回国研究敦煌石窟。1937年,常沙娜随母亲陈芝秀返回中国,辗转于南方各省,最终于1943年抵达敦煌莫高窟,与父亲常书鸿团聚。
锐百科
1945年,常沙娜因母亲离家,不得不辍学,挑起家庭重担,并随父亲学习和临摹莫高窟壁画。1948年,她在加拿大籍犹太裔叶丽华女士资助下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美术学院留学,学习素描,透视,色彩,绘画,设计等课程。1950年,她提前回国,随后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担任助教,开始探索将敦煌图案应用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 锐百科
1952年,她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设计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块丝巾国礼。1953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后,常沙娜调至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6年,她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染织美术系副主任,副院长。1959年,她负责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装饰设计。1983年至1998年,她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之后,她继续从事敦煌艺术的研究和推广,举办了多次展览和出版了多部著作。 锐百科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常沙娜的父亲是中国现当代油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母亲是陈芝秀。1937年,常沙娜随父亲从法国回到中国。1943年,她和母亲及弟弟抵达敦煌莫高窟,与父亲团聚。1945年,母亲陈芝秀离家后,常沙娜辍学,照顾弟弟和父亲。她的丈夫是崔泰山,两人育有一个儿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室内建筑师崔冬晖。
主要作品编辑本段
她的代表作品和著作包括《敦煌藻井图案》《敦煌壁画集》《敦煌历代服饰图案》《常书鸿,吕斯白画集》《常沙娜花卉集》《织绣印染集》《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等;她主要参与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建筑装饰,宴会厅天顶装饰,以及中央人民政府赠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纪念雕塑。此外,她还参与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设计,民族文化宫,首都剧场和中国大饭店等工程的建筑装饰设计。 rbaike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常沙娜的设计作品融合了敦煌艺术和传统图案的精髓,开创了敦煌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她不仅是首位将敦煌图案应用于图案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的艺术家,还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作品在人民大会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重要场所中得以体现,推动了敦煌艺术的现代化应用。
锐百科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终身成就美术家颁奖词称:“作为敦煌艺术的女儿,常沙娜以其特殊的经历承载了敦煌艺术研究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的时代使命。她设计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建筑装饰和宴会厅装饰图案,既体现了新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也展示了她深厚的敦煌艺术传统积淀。这些设计已成为中国公共艺术形象的标志。”
《清华人》评价道:“常沙娜是国际知名的敦煌艺术和艺术设计研究专家,也是当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工艺美术教育家。” rbaike
央视新闻客户端评论她:“‘一生择一事,一世倾芳华’。光阴太短,热爱太长。常沙娜为敦煌艺术保护和传承倾注毕生心血,敦煌艺术瑰宝传世,其惊艳之美也浸润着常沙娜每一寸岁月。网友形容她的皱纹里含有优雅与诗意,而沉静与从容,内敛与光彩,正是‘敦煌女儿’用热爱之笔绘出的锦绣光阴中最美纹样表情。”
rbaike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